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首頁 > 最新消息
「多元文化與空間專題」前言

「多元文化與空間專題」前言     

                                                                                                                                                              回電子報首頁

王應棠

這一期專題的幾篇文章都為圍繞在多元文化與空間的議題。王應棠的〈好茶去來-給奧威尼的一封信〉源自作者在1125舉辦之「2011年原住民族教育學術研討會」的論文〈關於石板屋營造、原住民文化傳承與小學民族文化教育的一點思索〉。本文藉由重新檢視作者在1998年籌劃「二級古蹟魯凱族舊好茶傳統營造修復人才培育研習班」的計畫實施過程及個人的體驗出發,文化翻譯的視角探討族群文化傳統的保存策略,進一步討論原住民文化傳統在小學教育中納入族群文化課程規劃設計,提供小朋友親身體驗石板屋及其環境與族群文化特質的機會的意義何在。這裡是濃縮版,作者用書信體的形式濃縮改寫,希望能增加可讀性。

三篇是去年修習「多元文化與空間」課程的學生期末報告。作為「文化與科學學程」的選修課程,這門課的設計是經由國內外經驗研究案例的閱讀與當代各學派空間論述的討論(主要為現象學、政治經濟學與文化研究取向),針對空間體驗、空間意義、社會價值、地方認同等主題,在跨國流動、城市、社區等不同尺度的空間進行探討,並以花蓮之城鄉空間與日常生活文化為田野實作基地,展開空間分析與書寫之實作訓練。鄺仲明的〈花蓮將軍府、民生社區一帶〉從歷史建築再利用的視角,透過田野的觀察了解在美崙溪旁的將軍府和民生社區一帶空間的變化。她關注將軍府作為襲產在花蓮的影響與價值,以一個澳門僑生的角度去「體驗」曾經發展的歷程。陳允恩的〈跨境遷移〉以班上的四名僑生為訪談對象,嘗試將研究視野放置在當代全球化新社會文化情境中,由多元田野觀察移民的文化現象與社會關係,探討人群跨地域連結,並透過文化展演與社群想像作為人群歷經遷徙後重組的重要機制。童馨儀的〈國立東華大學美崙校區校園性別友善空間〉希冀藉由校園性別友善空間之研究,察覺當前一般校園對於性別平等的看法與實踐作為,並間接了解性別對於空間及環境的需求。她的報告主要以自身在相關的偏見中開拓視野、接納差異,以及進一步的省思與改變。

下面四篇作者已發表的文章,也都與本期專題相關,涉及空間理論、族群藝術與家園認同,以及烏托邦式藝術創作及生活實驗等議題,一併提供參考。

 

王應棠(2011),〈路在哪裡?原住民當代藝術場域與「意識部落」〉,《藝術觀點》(48)78-84

王應棠(2010),原住民藝術工作者的文化實踐與家園認同:蘭嶼「飛魚」的案例〉,《原藝論-原住民藝術論文》,頁36-55花蓮國立東華大學。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地理學報》(55):25-42

王應棠(2009),海角烏托邦的實驗〉,陳齡慧主編,《價值的追尋-兩岸傳播與文化論》,頁394-406南: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管理研究所。

屬性10 : 1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
評論列表

目前還沒有該資訊的任何評論

發表評論
最多 500 字.
請輸入此驗證碼